两会特别聚焦|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秦和:走过40年,基础教育到底该不该压缩?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827052
两会特别聚焦|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秦和:走过40年,基础教育到底该不该压缩?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8270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两会特别聚焦|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秦和:走过40年,基础教育到底该不该压缩?

2024-03-05 18:5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说起基础教育,大家马上会想到的一组数字:6、3、3

  就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近年来,关于压缩学制的消息时不时就会传出。

  学制到底该不该压缩?压缩后又会带来什么?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吉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带来的一份建议中,就有她对问题的系列思考。

  秦和介绍,“学制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广义的学制,指的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习年限、入学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所作的规定。狭义的学制,专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年限及衔接方式。”

  此外,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体系中,学制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等特点,是教育制度的主体,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中,不断有人提出学制改革的倡议。”秦和表示,通过调研和多方听取意见,并查阅有关研究文献,现行学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年限偏长,“与40年前相比,孩子们的身心发育更为充分,完全可以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阶段算起)的学习任务。”秦和说,目前小学至中学阶段学习年限长达12年,有不少观点认为偏长。

  其次,基础教育阶段升学门槛过多。对学生、家长、学校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并且还会随之带来许多问题。

  第三,普职分流面临困境。

  第四,学制的弹性不够。

  第五,整体学习年限偏长。随着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的推进,绝大多数学生都将在接受大学教育后才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相比过去,首次就业学生的平均年龄预计增加了3—5岁,初婚年龄也相应提高不少。

  那么,如何更为科学合理的分配学制的时间?

  秦和也从三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坚持问题导向。在对我国现行学制进行全面评估、立足国情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我国学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科学描绘与建设教育强国相适应的学制蓝图,明确学制改革的方向、目标、重点和着力点。

  稳妥开展学制改革试点。学制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不仅影响着教育内部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师编制、师资队伍、校舍规格、学校布局,还牵涉人口变化、财政投入、产业结构、就业压力、法律法规修订等教育系统之外的诸多因素。考虑到学制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建议选择局部地区、少数学校开展学制改革试点探索。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方案,逐步推开。

  注重教育综合改革。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学制改革产生效果,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在学制改革探索中,建议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注重发挥地方和学校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立足各地各校实际破解教育难题,为学制改革创造条件。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栾喜良  王昕

  美编  赵一妍

  图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 王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