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文明|王铁映:心系百姓情洒边关 助人为乐映照初心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833058
两会话文明|王铁映:心系百姓情洒边关 助人为乐映照初心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83305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两会话文明|王铁映:心系百姓情洒边关 助人为乐映照初心

2024-03-25 07:5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入警13年来,他从驻村民警到所领导,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做好本职同时助他人、富他人、乐他人,在富边固边兴边道路上深情谱写无私华章。他叫王铁映,1989年出生,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吉林边检总站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教导员。

  打造“富边样板”,蹚出从“一人帮”到“全乡扶”的振兴新路

  下活龙村地偏人稀、交通不便,1272公顷的幅员面积,农耕土地仅7公顷,人均年收入一度不足万元。

  2019年,王铁映听说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要在村里建立乡里农创园,他敏锐地发觉这是助民致富的良机,主动找到负责人姜赢鑫提出想法:如发展民宿经济,让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和手工制品,既能提升家庭收入,也为旅游产业提供人工,与乡村振兴愿景一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姜赢鑫十分赞同,但资金投入和农村占地问题让他难下决心。王铁映不甘放弃,便与村书记研究利用闲置民房改建民宿的可行性,逐户论证、逐人动员,得到13户支持。经与学院又多次争取,筹得300余万元建起民宿25间,户年收入同比增长110%。2021年,下活龙村被授予省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他与村班子合办“小铁夜校”,组织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农科人员传道授业,指导村民种植枸杞、五味子等经济作物,年创收近30万元。他还建立法律咨询室,邀请公益律师为村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填补乡村振兴法务服务空白。与下活龙村第一书记共同搭建的村部红色影院、绿色休闲书吧等文娱场所,愈发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曾经边境线上的“草根村”一跃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15户18名外出务工青年陆续返乡创业,边境村焕发新活力。

W020240325287797410852.jpg

  擦亮“固边名片”,擎起从“一人守”到“全线防”的平安招牌

  2020年6月,他在上级大力支持下,组建起一支由村干部、民兵、渔船民、企业主共15人组成的全省首家“义警工作站”。边境踏查、治安巡防、信息采集、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民警、义警、辅警和护边员队伍,筑起群防群控的“天然屏障”。

  多年来,他带领社会化警务力量劈柴修炕化民忧、两入火场解危难、紧急破窗救病患……他将助人为乐的初心一次次践于实际,传递感染给更多人,辐射落实到全过程。

  2021年一起涉边突发案件处置中,正是依托辅警和义警提供线索,才得以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实现“枪未响、人未伤”目标。

  如今,集安市每个边境村都有“义警工作站”,他们逐步担起“信息员”“情报员”“调解员”等重要职责,与广大驻村民警一道沿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用脚步丈量边境,在东北边陲筑起保境安民的钢铁长堤。

  树立“兴边标杆”,绘就从“一人暖”到“全家福”的团结画卷

  2023年9月,他结合实际建立“麻线帮帮团”公益组织,联合驻村工作队,充分整合义警、律师、心理咨询师及各行业志愿者,向群众提供公益志愿服务。同时,搭建“麻团铺子”,以积分(麻团)兑换机制给予志愿者相应物质奖励。

  “麻线帮帮团”的建立,吸引了更多有志之士从事公益活动,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更广阔途径。

  家住下活龙村西沟的李淑兰今年71岁,多年前丈夫和独女同年离世,靠低保生活的她结识了刚来的驻村民警王铁映。王铁映带她看病、帮干农活,还常鼓励她,逐步让她重拾生活信心。作为重点帮扶对子,王铁映每天都与她通电话或来家坐坐,提供物质和精神援助。

  13年间,他先后建立“乡村爱心基金”“弱势群体档案”,协调促成义务体检、送医送药等活动,个人累计捐款3万余元扶持8名困难户,被辖区群众亲切称为百姓“贴心人”。

  一眼望不穿的边关是超乎想象的孤寂,一生守不完的边关需超乎寻常的担当。回首13年,王铁映从身边榜样学起,从群众现实需要做起,激励更多人投身戍边事业……他用心用力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

  “作为一名基层移民管理警察,我必须要以实干的精神、苦干的作风、善成的本领,在本职岗位上为老百姓谋事想事,既要牢牢固守边境一线,稳扎稳打开展基层基础工作,也要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力争新功,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王铁映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涛

  照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 王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