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之新动能•新产业①|揭秘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何以又“氢”又快?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836216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之新动能•新产业①|揭秘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何以又“氢”又快?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83621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之新动能•新产业①|揭秘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何以又“氢”又快?

2024-04-04 06:5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编者按:

  向“新”而行 ,以“质”取胜。

  目前,新质生产力正激扬中国经济新活力。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点在“生产力”。它代表着更创新、更高阶、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方向。

  吉林如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深入挖掘吉林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优势、有效路径、亮点成效,即日起,中国吉林网重磅推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新动能•新产业系列报道,立体聚焦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实践。

新质生产力海报.png

  它来了!它来了!它“氢氢地”跑来了!

  最近一阵子,咱吉林看点不少。

  早些时候,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就是妥妥的“热搜”。

  社交媒体上,关于它的评论比比皆是。诸如“看起来真好看”“点赞吉林造”“了不起的创新力”“氢动未来”等等,都成为网友口中的关键词。

  一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何以如此吸睛?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

  4月3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专程去了一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探寻背后的答案。

车辆外观

  近距离见到这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是在这家现代化工厂“试验线”上。

  站在列车旁,“科技前卫与颜值担当”是列车带给记者的初印象。

  看外观,整车以深蓝为主色,配合以“H2”为核心的氢符号,“未来感”十足。

  和外观相比,这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内涵”更加出众,比如,其不依赖复杂的地面供电系统和弓网系统,同时环保指数满格,又“氢”又快。

  “3月21日上午,这款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中车长客试验线上进行了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全球首次实现了时速160公里氢能列车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至此,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技术研究部新型能源研究室主任石磊告诉记者,当日试验过程中,列车以160km/h的速度运行,列车每公里实际运行平均能耗仅为5kWh,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km以上。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背后,亦藏着许多研发攻关“细节”。

  记者在与石磊交流中,也找到了几组片段。                   

宋磊.jpg

研发设计团队攻克重重难关

  “车辆研发伊始,面对氢能源市域列车这一全新的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类型,以及从未采用的过氢燃料电池和储能电池相结合的混合动力供电方式,车辆研发设计团队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车辆平台,于是我们分组赛马寻找最优方案,触类旁通汲取节能灵感。”石磊说,研发设计团队攻克了车辆架构设计、混合动力控制、能量管理策略等重重难关,才让这样一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域列车来到大家的面前。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意义有多重大?

  作为中车长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这款列车的成功研发,不仅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和氢能源技术研发应用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吉林省大力培育大装备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氢动吉林”行动结出的丰硕成果。

氢5.jpg

氢动未来

  氢能市域交通具有清洁环保、运维简单、建设周期短、固定投资少等优势,具备高速度、大运量、快速乘降、安全智慧等特点。

  “中车长客在完成氢能源市域列车氢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耐久、高低温、振动、电磁兼容、防火安全等方面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不同速度等级下能耗、续航里程、可靠性、牵引、制动、动力学等整车试验。”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新技术研究部副部长王健介绍,首次验证了氢能列车在-25℃至35℃环境温度下的实际性能,试验结果中各指标均达到车辆设计要求,车辆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氢”装上阵,向新而行。

  关于未来布局,记者在采访中,也“挖”出了一组动作。

氢3.jpg

中车长客“新新”向荣

  这些年,吉林省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落地大项目、贯通全链条、构建新生态,氢能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轨道交通整车优势,加快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标准地铁列车等新产品研制,谋划建设磁浮列车商业运行试验线。

  据悉,未来中车长客将不断深化探索轨道交通车辆氢能技术,强化氢安全监测防护技术能力,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完善氢能轨道交通车辆应用配套基础设施,构建氢能轨道交通应用标准规范体系,持续推动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落地应用。

  “生”于长春,“长”在吉林。

  当下,在装备制造“赛道”中脱颖而出的中车长客,“新新”向荣!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栾喜良

  摄影 罗浩

  摄像 明鑫睿

  制图 宁静

编辑: 郭龙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