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之新动能•新产业|北湖未来科学城:打造东北地区创新引擎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新 3839304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之新动能•新产业|北湖未来科学城:打造东北地区创新引擎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新 383930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一线观察”之新动能•新产业|北湖未来科学城:打造东北地区创新引擎

2024-04-15 15:0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最近,北湖未来科学城在各种新闻中频繁亮相。

  作为长春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的新焦点,这里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4月,阳光正好,春风正暖。

  带着这个疑问,中国吉林网记者也来到了这里。

QQ图片20240415125654.jpg

   走进位于长新创谷9-1#楼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远远的就听见各种装修的声音,100多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忙碌着。

   新!是第一个感受

  “目前,项目装修工程正式启动,预计6月末建成投入使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管理方龙翔通邑工程部负责人滕博宇介绍说,该项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方向,以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基于创新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集聚省市科技创新相关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QQ图片20240415125747.jpg

  “我们要打造面向长春市、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创新要素集聚的新型科技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新质生产力’落地转化的实体化空间载体,同时也将成为长春的科技创新地标。”滕博宇说。

  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北湖未来科学城多个重点项目铆足干劲、开足马力,绘就出一幅繁忙的开工图景。

QQ图片20240415125751.jpg

  优!在这里集中体现

  就在距离“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车程三五分钟的地方,传感器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该项目将打造集“科技创新、生态绿色、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智能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将集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硬件、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应用领域传感器等项目落位。

QQ图片20240415125646.jpg

  “项目今年3月15日开工,计划2025年10月30日竣工。目前正在进行土方开挖、桩基施工、降水作业等工作。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封顶、冷封闭、地库结构完成施工、外幕墙完成50%。”长春高新建设开发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文介绍说,这里已有长春荣德光学、深圳陶电纳米科技、储天新能源科技、概念验证中心等入区企业4家,储备入区企业约30家,待选商落位后,项目整体投产将实现年产值约10亿,可带动300余人就业。

   快、实!让这里如此与众不同

  “长春新区聚焦项目建设主战场,以项目为抓手,开足马力抢工期,瞄准节点赶进度。目前,科技城三个片区全年计划开工项目271个,总投资2118亿元。截至目前,北湖未来科学城开复工项目已达201个,总投资1279.2亿元。”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项目组组长胡明航介绍说。

  在具体工作中,北湖未来科学城盯住时间节点进度,创新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集聚”的产业发展生态圈。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主导产业项目集聚。锚定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北湖未来科学城五大未来产业赛道谋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QQ图片20240415130212.jpg

  聚焦生产要素供给,抓实服务,做优环境。全力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环境,做到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全流程提速,全力建设生产要素聚集洼地、项目投资向往高地、经济效益提高福地。全面优化项目服务,构建项目建设全链条动态管理、分类施策、梯次推进的工作体系,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我们正在抓紧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总投资13亿元的长智光谷年底投入使用,总投资5.9亿元的悦榕鸿居酒店11月份投入运营。5月份将推进46个项目集中开复工。”胡明航介绍说,截至目前,长春新区项目开复工率98.4%,1-5月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9.7亿元,增速40%,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下一步,围绕打造东北地区创新引擎,北湖未来科学城将立足中科系、高校系等高能级创新策源优势,推进布局前沿技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成果落地转化率,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挥北湖未来科学城在全市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吉林省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摄影 罗浩

  摄像 明鑫睿

  美编 宁静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