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黑土地
扎根吉林
服务“三农”
这家企业
深耕农机产业
让秸秆变废为宝
赋能农机制造“提速换挡”
让现代化农机印上
“吉林智造”标签
近日,中国吉林网走进吉林省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推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吉林天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天朗”),探访农耕模式的升级之路。
在位于吉林天朗的生产车间,一台台秸秆打捆机在技术人员的组装下初现雏形。眼下,企业上千台秸秆打捆机订单已经密集排产,20余种机型热销全国各地,助力秸秆打包离田和饲料化利用。
农机装备行业是“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竞争充分且异常激烈,吉林天朗何以从中脱颖而出?
吉林天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中透露了企业的秘诀。
作为一家致力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及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吉林天朗先后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新发明的秸秆饲料打捆机部分核心技术属国内首创。
“我们公司的产品,可满足用户对农作物秸秆离田、秸秆再利用、秸秆饲料化等多样化需求,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是行业内颇具技术突破与创新的产品,完全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王学中自豪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研发制造的秸秆饲料捡拾打捆机,具有40余项专利技术,该产品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缠网装置,全面替代进口打结器,彻底解决了被欧美“卡脖子”这一行业痛点,整机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王学中介绍,在产品性能上,能够一次性完成多种形态、多种农作物秸秆捡拾、破碎、揉搓、除尘、自动缠网、打捆等作业,吉林天朗秸秆饲料打捆机作业而成的秸秆饲料,牛羊采食率达97%以上,深受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青睐,产品市场销量连续多年行业领先。
“而吉林天朗赢得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就是‘技术创新’!”
王学中认为,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目前,吉林天朗现有员工300余人,科研工艺人员50人,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企业全面采用数字化精益管理,从研发、工艺、制造、检验、服务等全过程、全环节进行精细化控制,保证了整机品质过硬。
“根据研究项目不同,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分设了牵引式方捆机、固定式方捆机、自走式方捆机、饲料型圆捆机等10余个研发小组。”王学中说,为了不断加强农机装备研发能力,公司联合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等高校协会,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模式,并与多家秸秆收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试验和应用。
目前,吉林天朗承担国家攻关项目1项,省级科研攻关项目3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专利2项,软著5项。据《中国农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天朗综合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6位,全省第一位。
“皮实、抗造、可靠、好用!粉碎细腻、含土量低、打捆速度快,这是我们产品的优势,也是客户的评价。”王学中介绍,公司生产的农机为东北地区秸秆高净离田、玉米免耕播种、机收减损提供了技术性解决方案。
“我们就是要聚焦‘黄金玉米带’,做粮食及秸秆专用收获机械装备研发制造,做适合北方一年一季玉米的专业机械,做特色化农机产品。”
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带头人王学中也深刻体会到,中小企业必须聚焦“专而精”,绝不能“贪大求全”。吉林天朗自成立以来,就确定了“专精特新”的发展路线。
在长春市和九台区政府的支持下,吉林天朗产业园一期占地11万平、建筑面积6.5万平米,2023年,仅用7个月时间建成投产,创造了吉林天朗速度。
园区采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控体系,建设成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农机装备制造行业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持续科技创新,让“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未来的竞争中,吉林天朗将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王学中坚定地说。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
打造成为行业内先进的
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引导属地产业集群建设
争取5年内达成10亿元的产业规模
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为切入点
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进入全球化竞争舞台
吉林天朗
发展动力强劲
活力不断释放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陈志文
摄影 李煦
摄像 赵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