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坚持” 打造生态治理白城样板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3851260
突出“四个坚持” 打造生态治理白城样板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385126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突出“四个坚持” 打造生态治理白城样板

2024-05-24 16: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白城市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科尔沁沙地北缘,是中国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受气候、人为等因素影响,域内草原、湿地面积萎缩,土地沙化、盐碱化程度日益加重。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白城的生态建设工作。2021年5月,省委书记景俊海在通榆调研时指出:“要聚焦巩固河湖连通成果,启动林草连通工程。”同年10月,省林草局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等八个部门制定印发了《吉林省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行动方案》。白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景俊海书记的指示要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特别是去年召开全国“三北”工程座谈会以来,白城市举全市之力,全力打好“三北”六期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469万亩,草地面积537.19万亩,湿地面积160.8万亩,白城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坚持顶层设计 全面连通林草湿三大生态空间

  白城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强市战略,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从纳入全市“四项重点工作”、到推进“一城三区” 建设、再到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向纵深推进。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从顶层发力,高位推动“三北”六期和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工作,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任务和责任落实更加精准、到位,各地全部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责任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身上。在春季植树种草关键时间节点,各级领导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督导,为林草生态工程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白城市统筹林草湿资源,采取规划先行、示范引领的措施,由市里统一编制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抓责任落实,形成了谋划在市、实施在县、落实在乡(村)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市、县、乡、村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聚焦北方防沙带建设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白城市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通过实施廊道绿化、村屯绿化、城市绿化、农田防护林网建设、退化林修复等,使林网成格;通过开展三化草场治理,促进草原内部“秃斑”填充复绿,使草地连片;通过湿地生态引水补水、植被恢复,使湿地镶嵌于森林、草原之中,促进森林、草原、湿地内部的连通。同时,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实施大生态治理,补短板、强弱项,打通生态孤岛、连通林草湿空间,走出了一条以水为核心、以草原湿地为突破口、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之路,促进林草湿彼此之间全面连通,提升了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

  三年来,白城市立足建设绿美白城和筑牢吉林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构建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为目标,全面连通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空间”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通性、稳定性,初步实现了以树挡风、以草固沙、以水压碱的生态治理目标,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坚持突出重点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针对全市廊道、村屯、城市、防护林品质不高、缺条断带、森林防护功能弱化等问题,白城市以廊道绿化、村屯绿化、城市绿化为主攻方向,持续加大全域植树种草的推进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整体跃升。

  实施“绿美山川”工程。持续推进各类道路绿化美化和绿水长廊建设,全市共完成廊道绿化1208.71公里。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村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市完成村屯绿化美化1772个。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开展造林绿化,共完成城市、县城绿化196.47万平方米。围绕吉林西部商品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治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为重点,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项目,共完成防沙治沙造林75.23万亩。

  实施“绿茵成片”工程。采取围栏封育、草场改良、禁牧和人工种草等措施,对“三化”草地和退化草原进行治理,共治理草原72.9万亩,实施西部草原覆绿工程,共完成种草覆绿面积2.35万亩。通过持续治理,镇赉万宝山草场晋升为首批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洮北区青山草场被列为国家级草场,大安姜家甸草场被列为全省首个羊草草种繁育基地。

  实施“水丰鹤舞”工程。围绕向海、莫莫格、包拉温都、嫩江湾等重要湿地,采取生态引水补水、建设生物围栏、植被补植等措施,共修复退化湿地59.84万亩。积极争取资金建湿地界碑59座、界桩1210个及标识牌80个,进一步明确湿地边界界线。在国家和省公布重要名录的基础上,市、县两级有计划公布一般湿地名录17.9万亩,使湿地保护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实施“典型带动”工程。为带动全市生态建设向高质量发展,2022年,白城市争取了国家和省3个生态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其中科尔沁沙地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3.3亿元,生态治理15.9万亩;通榆、大安2个省级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2.17亿元,生态治理26.9万亩。通过实施国、省试点示范项目,打造防风固沙、盐碱地治理样板工程20处,面积6963.4亩,为白城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引导。

  坚持科技引领 打造林草湿生态治理白城模式

  针对白城风沙干旱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白城市坚持适地适树适草适湿、以水定绿、科学绿化、创新驱动原则,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林草科学技术,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防沙治沙和盐碱地治理上,积极探索林草湿综合治理模式,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植树种草白城模式,树立起林草湿连通发源地的标尺。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白城市优先使用小黑杨、美人杨、山杏、樟子松、沙棘、文冠果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本地乡土树种,大力应用容器苗造林。同时,由过去单一栽植杨树逐步向营造混交林、经济林转变。2021年以来,白城市共营造沙棘、文冠果等经济林9.5万亩。白城培育的美人杨等被确定为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植树造林的主推品种,贵妃杨2022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填补了白城市国家级植物新品种空白。在草种选择上,优先使用优质耐盐碱、高出芽率 “东地4号”“吉生1-4号”羊草种子和“工农3号、4号”紫花苜蓿种子。

  为有效节约地下水,白城市依托河湖、农村水源井等水资源用于造林取水,同时采取树垄覆膜、膜下滴灌等措施开展节水灌溉,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由于水源充足、浇水及时,全市廊道、村屯绿化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

  同时,积极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与农业生态研究密切合作,针对退化天然盐碱草地,应用“雨季精准施肥”、“植物生长刺激素”及“苏打盐碱地羊草人工种植改土增效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使盐碱化裸露地块复绿,改善“斑秃”草场。通过测土配方,根据土地盐碱化程度,分区分类治理盐碱化草地,对轻、中度盐碱草地,采用草原围栏、重耙深松条播技术、上大型指针式灌溉设施及人工种草等措施进行治理,对重度盐碱草地,还采取了施用土壤改良微生物菌剂、覆沙质土后重耙旋耕及人工种植羊草种子等措施进行草原治理,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了25—30%。

  坚持效益优先 实现综合效益“三个统一”

  在实施生态治理过程中,白城市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为目的,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培育龙头企业,以国有林场为示范带动,积极开展林草资源深度开发。通过延长产业链,逐步发展壮大生态产业,扭转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单一追求生态效益的方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通过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和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建设,白城市将原有残缺不全、老化严重的“枯死树”“小老树”等全部改造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少年林”。 各地坚持使用良种,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地类栽植与之相适应性的树种,以此提高林分质量。造林树种由过去单一杨树纯林转变为多树种、多结构的经济林、混交林,通过造林绿化实施过程的精细管理,造林成活率取得突破,普遍达到了85%以上,提高了15个百分点。草原采取播种羊草、紫花苜蓿等草种进一步提高优质牧草比例。通过开展草原围栏、人工种草等措施,对轻、中、重度草原进行综合治理,使碱斑、天窗遍布的退化草场初步显现出绿的生机,草原治理植被盖度提高了25—30%个百分点。

  通过生态工程建设,也促进了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目前,白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安、通榆为主重点开发沙棘产业,以洮南、通榆、镇赉为主重点开发文冠果产业,以洮北、洮南为主重点开发山里红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通过营造经济林、混交林、中药材和优质牧草,延伸产业链条,壮大地方经济,不断提高林草经济开发价值。202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9.6亿元。在林果产业开发上,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带动,积极开展林果资源深度开发,重点建设樟子松嫁接红松、沙棘、文冠果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共栽植文冠果等8.6万亩。

  在林下经济上,白城市充分利用林间空地、采伐休闲地等林下资源,重点开发适宜本地种植的黄芪、防风、板蓝根、月见草、甘草、黄芩、苍术等十余品种中草药材,种植中草药5.2万亩。在林草产业开发上,白城市吸引吉隆东北沙棘产业、众实林茂开发、嘉吉科技、朝阳盛世林业、吉运、神农本草等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带动了林草转型发展。通榆县采取由国有公司从村集体承包或流转个人承包的草原进行治理,由县政府投资进行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完成后,整体有偿交由规模化养殖企业经营管理,形成草牧业一体化产业。大安市姜家甸草场是全省最大的羊草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优质草种9.4万公斤,能够满足4.4万亩草原恢复需要,有效地提升全省优良草种利用程度,加快推进草原生态恢复和优质草场建设。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依托向海、莫莫格、包拉温都、嫩江湾等国省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及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底蕴,打造湿地生态游、草原风光游、民俗风情游、冰雪体验游、乡村休闲游品牌。

  林草生态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原则,也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主动投身林草产业经营,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三年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白城市通过采伐、整地、挖坑、浇水、栽植、抚育、管护等工作,吸纳20000多人就业。

  生态兴、则文明兴。随着“三北”六期工程的深入实施,一幅“城乡绿美、生态宜居”的优美画卷正在白城大地徐徐铺展,瀚海鹤乡将变得越来越壮美,水林草湿等生态产业也将逐步呈现出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白城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决策部署,加快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林草生态工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供稿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