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师风范|爱在山野间——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王晓野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884042
吉师风范|爱在山野间——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王晓野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8840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吉师风范|爱在山野间——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王晓野

2024-09-18 09:4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王晓野现任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等荣誉称号。她从教29年,始终坚守一线美育教学。2015年到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学校乡村支教9年,创办“山里红美术工作室”,通过网上授课,让全国20万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艺术教育。出版中英文版《山里红美术教室学生作品精选》作品集。

  她放弃了城市优渥的工作环境到乡村支教,先后在吉林市龙潭区金珠镇学校、大屯村村小负责美术教学。支教9年来,她根据乡村孩子生活环境特点潜心研究,将一支支画笔、一张张画纸,与淳朴的山村美景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一群山里娃描绘了别样的七彩童年。

image.png

她带领孩子们从田间地头出发,一路画到了北京

  1995年,王晓野从吉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工作,担任美术教师。2015年,当得知偏远乡村美术教师资源稀缺,很多乡村孩子没有美术课上时,43岁的她不顾正在读高中的儿子,毅然来到龙潭区金珠学校支教、大屯村小教学点走教,开始了每天60多里路云和月的追随。

  来到乡村,她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稻田、玉米地、白菜地,带领他们感受自然的气息,感受艺术的美。到乡村支教在别人看来是一种奉献,但是在她眼里却是别样的收获。2018年5月,应吉林省教育厅邀请,她带着4个农村孩子到北京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展示交流活动。她们从田间地头出发,一路画到了北京。就这样,她们的故事——《农村娃有才华》登上了中国教育报的头版头条。

image.png

  13岁的陈烁伊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但在王晓野的鼓励与帮助下,她不再逃避,慢慢地打开心扉开始了创作,她画的莲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当这幅画被北京的岳雷老师收藏后,孩子惊呆了,拉住晓野的手说:“老师,谢谢您,您是我遇见的最好的老师!”在王晓野的努力下,更多孩子的画作被收藏,这不仅让农村娃树立了自信,更点燃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希望。

  为了让更多山里娃的作品走出去,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乡村艺术教育,2015年,王晓野成立了“山里红”美术教室工作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并定期更新,目前已发布了100多期,粉丝多达20万人。以她的美术课堂教学为素材拍摄的微电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她还在校园里建立了一间民俗教室,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山里娃的心。

借助网络,为乡村美术插上“智慧”的翅膀

  2018年开始,王晓野通过网络平台为全国各地的乡村孩子上网络直播课程,“山里红”美术课程服务全国18个省700所学校2437个班级30万余名学生。她把政府奖励的一万元全部捐给了农村孩子,为孩子们出版了中英文版《“山里红”美术教室学生作品精选》画册,画册被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老师带到俄罗斯,在当地大学引起强烈反响,广泛赞誉。她说,面对这些质朴的乡村孩子,要用心用情给予他们发现美的双眼、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更要用艺术讲好中国乡村孩子们的故事,让全世界都来了解认识中国乡村娃娃们的童真和快乐。

image.png

以美赋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为了让美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王晓野将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到学校教育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校与周边村落社区的关系。她把村里有手艺的村民请到课堂中,现场编鸡轱辘、钩拖鞋、织毛衣等,把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教学中。她还经常带学生到村民家里,画宋爷爷编土篮子、观察张奶奶家的母鸡孵蛋、跟刘姥姥学摊煎饼、与李姥姥学习剪纸等,让村民和孩子们共创,形成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每年秋天,王晓野还带着孩子们在秋意盎然的稻田地里举办独具特色的田野画展,金色的稻谷与孩子们的画作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为新农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王晓野说,未来,她要把山里娃这些色彩斑斓的作品带到更大的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地方,让美的追求在大山深处落地生根。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书桥

  图片来源:吉林市委宣传部

初审: 郭龙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