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梅城同心筑梦,三载韶华奠基未来。
为切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在区域内的示范引领作用,总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总结经验、分享思路、谋划未来。10月13日,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成立三周年工作会议在梅河口举行。
吉林大学,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梅河新区,吉大一院及吉大一院梅河医院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会议。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自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成立以来,梅河新区与吉大一院携手共进,三年来吉大一院倾囊相助,全力帮扶,不断将优质医疗资源向梅河倾斜,使梅河口市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梅河实现了从外埠就医到域内诊疗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从治病救人到防治结合的换挡升级,实现了从县域医疗到区域中心的跨越发展。
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是吉大一院与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里程碑,三年来,吉大一院始终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视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通过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实现管理、技术、品牌的三平移,推动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未来,吉大一院将继续在学科建设、人才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创造更多的“梅河经验、吉林模式、一院品牌”,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常务副书记李文新就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成立三周年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过去三年,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医疗管理同质化发展,全力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医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将全力推进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高品质医疗需求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建设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医疗保障。
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国庆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吉林大学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吉大一院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梅河口,助推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希望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幅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示范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懈努力。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林天慕代表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吉林大学和吉大一院长期以来对吉林省给予的大力帮助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吉大一院和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三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健康吉林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他希望吉林大学、吉大一院继续和梅河口市委市政府携手并进,在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上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吉林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区域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据介绍,吉大一院和梅河口市开展合作,是吉林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示范,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三年的共建成效广受赞誉、成果丰硕,带动了医疗业务的增长和患者就医成本的大幅下降。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获批,也推动了梅河口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三年间,吉大一院作为输出医院,秉承奉献、担当、为家乡百姓造福的情怀,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数最多的专家团队,把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医疗技术、特色模式“平移”梅河口,派出7批214人次的常驻专家和525人次的特邀专家进行坐诊、查房、手术、讲学、带教,累计开展门诊诊疗7.4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4500余人次,参与会诊1.7万余例,疑难病例讨论1000余例,疑难手术2100余例,操作检查1.2万余例,康复治疗3500余人次,新技术、新项目102项,其中5G远程机器人辅助切除肿瘤手术、ICD植入术等多项技术,填补了梅河口市乃至东北地区的空白,吉大一院门诊、住院患者量、三四级手术例数等指标显著增加,门诊外埠患者占比达35%,住院外埠患者占比达33%。
同时,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派遣了多批中青年骨干前往吉大一院进修学习,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注入竞争力和生命力。此外,吉大一院梅河医院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国家标准化高血压示范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通过认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获批吉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科获批吉林省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重症医学科等建设同步推进,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会诊平台覆盖更广、更便捷。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图片由吉大一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