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良观经济|今年的“双十一”静悄悄?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898192
喜良观经济|今年的“双十一”静悄悄?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89819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喜良观经济|今年的“双十一”静悄悄?

2024-11-11 19:1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很奇怪!

  今年的“双十一”,有点冷。

  冷到啥程度?

  身边同事,不再热聊“买买买”。

  网友晒圈,不见“清空购物车”。

  电商平台,狂卷之势亦不复当年。

  甚至,在各大社交媒体的话题榜单中,“双十一”热度也上不来,根本挤不进TOP“顶端”局。

  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双十一”是电商造出来的“节”。

  扒拉手指头一算,今年已走入第16个年头。

  犹记得,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大面积普及的年份,大批买家蹲在电脑旁,手捧购物清单,连击鼠标抢商品的情景。

  支付系统卡壳、快递物流“爆仓”等细节,也成了彼时的生动注脚。

  一句话,那时候的“双十一”是真火。

  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十一”参与度渐冷。

  百度指数曾有过分析,“双十一”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这几年,离曾经巅峰期的关注度更是差距甚远。

  “双十一”遇冷是平台不够努力或是不拼吗?

  显然不是,至少从排名靠前几家电商“双十一”大促启动反应来看不是这样的。

  笔者梳理发现,今年“双十一”主流电商大促提前了许多。

  10月14日,阿里、京东、拼多多同步抢滩“双十一”,相比去年都提前了近一周的时间。

  抖音电商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代表,购物时间抢位更早,10月11日就撬开了促销大幕。

  小红书则更为积极,从10月12日开始就宣布启动“1年1度购物狂欢”。

  这只是开始时间,有消息更是显示,在双十一结束后,各电商平台还将延期返场至11月底,无形中又拉长了战线。

  促销细节方面,消费者长期诟病的烧脑“数学题”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官方直降”“单件立减”“自动叠券”简单明了的优惠规则。松弛下来的还有价格战。过去引客利器“低价诱惑”也跟着消失,平台集体抛弃“全网最低价”。

  静悄悄的“双11”,原因为何?

  在笔者看来,可从三个维度起底——

  其一,流量红利下降。受益于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电子支付的普及、物流配送的高效化等因素,以阿里为代表一批传统电商行业获得快速成长。这些平台靠着“烧钱”模式,用户、商家流量均实现快速涌入,为了“留人”更是掀起行业内卷,追加投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商行业的竞争。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老玩家们在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流量成本上升同时,新玩家陆续进场,长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也开始入列,传统电商竞争格局被一改再改。蛋糕就一块,大家一起分,肯定吃不饱。这种表象有迹可循,比如老牌电商不爱搞“双十一”战报发布会了,过去引以为豪的卖了多少钱也不爱说了,夹杂着还有互联网大厂裁员的传闻。

  其二,“脱敏”的消费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待“双十一”正经历一场理性的蜕变。过去,在满减、折扣的诱惑下消费者购物欲无限释放。但现在却大为不同,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购买那些看似划算却实则用处不大的商品,实用与价值成了新的平衡点,同时此前在复杂的预售规则面前,各平台套路多,严重影响购物体验感。另外,电商平台众多,促销活动频繁,“折扣”“促销”早已不再是“双十一”的专属,根本没必要扎根购买。据《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显示,51%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减少非必需品支出,而对于必需品,消费者开始选择更低价的购买途径。

  其三,新场景暂未出现。 “新鲜度”是线下市场关键驱动力,同样也适配于线上。当电商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到疲惫。从根源来讲,目前还没有平台率先给出破局之道,换言之,还没有可以调动消费者的热情和兴趣点出现。消费者没有需求吗?肯定不是。那么。消费磁场靠什么?全新的消费场景承接无疑是一张“考卷”,只有给出更优解,消费者才会为你而来。

  在“双十一”这个促销节点,如何维持住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电商大佬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写到这突然想起了足球圈一个梗:“比赛结束了,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不多了。”

  其实,也适用当下的各电商平台。

  如果再整不出“新活”,消费者留给你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呢?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栾喜良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初审: 王韬   复审: 李超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