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主岭市科贸西大街上,有这样一个建筑群——
自空中俯视,铁瓦红墙,与周边迥异的俄式建筑风格,让人仿若踏入了另一个时空。
它建成于一百多年前,是目前中东铁路南支线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具有精美的艺术造型、宏伟的建筑气势,作为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更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它就是中东铁路俄式建筑群——公主岭俄式建筑群。
11月,中国吉林网记者走进这组建筑群中,为您揭秘它的前世今生。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公主岭俄式建筑群的10号建筑。
红色砖墙、三扇高大的铁门、黑色的铁瓦……
厚重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这组建筑里最有代表性的一座俄式建筑,二十世纪初建成,有强烈的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还带有民国时期的折中主义建筑的特点。”公主岭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国文告诉记者,“这里最早是机车修理库,就是修理蒸汽机车车头的地方,整组建筑保存得这么完整,不仅仅在吉林省,就是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
说到这座机车修理库,就要从中东铁路讲起了。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是清末沙俄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铁路干线。1896年开始铺设,1903年竣工投入使用。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贯通东北全境。
“中东铁路时期,公主岭车站曾是一座二等站,是作为昔日吉林省内等级最高的火车站建设的,”李国文说,因为是中东铁路重要的一个站点,这里配套建设了机车厂和机车修理库,在当时是沿线最大的机车库。
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接收了中东铁路南段和附属地的租借权与管辖权,改称南满铁路。
后来,四平站因为更加便利,逐渐取代了公主岭站的地位。
1913年,机车厂被迁往大连。
1925年,机车修理库迁移到四平。
“由于公主岭铁路附属地辽阔空旷,农牧业发达,满铁将原机车修理库和机车厂大院改为公主岭农事试验场。”李国文说,我们眼前看到的机车修理库之所以没有铁轨,是因为这里改成农事试验场后拆除的。
在李国文的带领下,记者也走进了这座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内。
“最早作为机车修理库的时候,这里地下铺着三条铁轨,与外面铁路相连,机车头可以直接开进来进行维修,再到前面去调头驶出。”李国文说,如今,除了早已被拆除的铁轨之外,建筑物里面的风貌如旧。
走出机车修理库,一栋石头房子也格外引人注意。
“这个用的石头都是玄武岩,墙体特别厚,冬暖夏凉,屋檐上设计了很多窗,采光非常好。”李国文介绍说,这个建筑样式,也是沙俄时期典型的建筑之一。
为了带我们更好了解整组建筑的特色,公主岭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岩带着我们走进了2号建筑中。
这是一座大屋顶歇山式建筑,作为农事试验场时,一楼曾经用来养马,而阁楼用来存放草料。
人字形的大屋顶,内部木质结构至今仍旧坚实牢靠,“这些木头都是用了特殊的处理方式,不生虫,不腐蚀,非常耐用。”李国文说。
“日俄战争后,这里其实没有完全建好,多栋建筑都是日本接手后继续修建的,比如环岛中央的7号建筑,墙面采用了艳丽的玫瑰红色,具有极力张扬、富丽堂皇之效果,是当时农事试验场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王岩告诉记者,解放之后,中东铁路建筑群——公主岭俄式建筑群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使用至今。
2013年,吉林省公主岭俄式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
如今,公主岭俄式建筑群现存国保建筑10栋,为:机车厂车间1栋,石头房子1栋,其它建筑8处,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为加强对中东铁路建筑群——公主岭俄式建筑群的保护,公主岭市文物管理所除日常对俄式建筑群进行安全巡查外,先后4次对公主岭俄式建筑群进行保护,对建筑物本体和内部木质结构进行了养护和保养,安装了消防设施,同时加装了安防工程。
中东铁路作为近代东北最大的综合性交通工业设施,是中国二十世纪大型工业遗产之一。
公主岭俄式建筑群与机车修理库遗存,记录了沙俄对吉林的侵略、扩张与掠夺,作为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对于研究沙俄侵华史、东北近代史、地方工业发展史,皆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和历史意义。
“下一步,我们也将配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王岩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摄影 蒋盛松
摄像 孙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