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金春燮依靠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先后立了100多座著名抗战英烈、重要战斗遗址、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碑;他60岁开始学习用电脑打字,主编或撰写了100多万字、34本青少年红色教育资料;他筹建了童长荣烈士陵园;他复建了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2005年4月至今,金春燮担任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在20年间,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奔波在记录和保存抗战历史和英雄事迹的路上,守护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传人。
2014年,一位民间收藏家看到“汪清英烈网”后找到金春燮,将200余件日伪时期文物交到了他的手上。金春燮以这些文物为基础,在汪清县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了“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年9月16日,纪念馆对外开放,参观者累计已达上万人次。
纪念馆没有专职讲解员,金春燮既当馆长又当义务讲解员,不管来的人有多少,哪怕只有一个,他都会认真进行讲解。“虽然连续讲解很累,但只要有人来看,我就很兴奋,苦啊累啊也就飘到九霄云外了。”金春燮说。
在大量阅读有关汪清抗战的历史资料时,牺牲时年仅27岁的童长荣烈士的事迹引起了金春燮的关注。对抗战英烈的敬仰,驱使他一定要亲眼看看英雄长眠的地方。由于时间久远,童长荣的墓地十分简陋,金春燮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为童长荣烈士修墓、立碑和建陵园,让后人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绩。
建陵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为了筹措资金,金春燮放下面子,去找老部下、老同事、民营企业家“化缘”,动员“五老”人员捐款。筹款前,他讲述的童长荣烈士英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因此,每次筹款都没有空手回来过。经过两年多的奔波,资金终于筹集到位。
筹钱不易,花钱便格外仔细。为了省钱,金春燮将烈士陵园和各种纪念碑的规划、设计、施工一肩挑。为了将有限的资金花到刀刃儿上,光是离汪清县几百公里的采石场,连金春燮自己也不知道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在路上只是用白开水就面包充饥。
金春燮为收集著名抗战烈士的事迹,寻访了全国十几个省,行程2万多公里,生生用一双脚丈量出了一份汪清县的“抗日全景图”。
金春燮和他的同事们在20年间相继树立了100多座纪念碑。既然立了碑,就要在碑上篆刻碑文。为此,金春燮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考察论证英烈生平,撰写了两万多字朝汉两种文字的碑文。
在传承抗战精神、为英烈树碑立传的同时,金春燮仍然忙碌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心尽责。
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经典代代相传,2010年金春燮找到汪清县四小德育主任梁艳,提出在该校成立以抗日英雄童长荣名字命名的中队的想法。此后,他一次次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讲述汪清英烈的事迹。
10多年来,金春燮带领孩子们走遍了童长荣烈士陵园、金相和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领悟革命先辈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如今,金春燮已经在全县42所中小学中建立了英烈中队(班)。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们的心间,使他们扣好人生第一个纽扣,走好传承抗战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新征程。
金春燮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常做常新的伟大事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要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涛
图片由金春燮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