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四平:守护唐土长城遗址,厚植历史文化根基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903282
文化中国行|四平:守护唐土长城遗址,厚植历史文化根基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90328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文化中国行|四平:守护唐土长城遗址,厚植历史文化根基

2024-11-29 14:4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有这样一条蜿蜒数百公里的土墙,穿越千年风雨,见证了历史变迁,它便是唐土长城,又名“老边岗长城”。这条遗迹,依山而筑、以土为骨,像一条巨龙般横亘在吉林大地上,诉说着那段远去的历史与曾经的荣光。而今,它以一种朴素而坚韧的姿态,静默在岁月的洪流中,守望着这片土地,默默承载着属于它的辉煌与沉痛。

  唐土长城的起点,位于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的第二松花江左岸,纵横交错,穿越德惠、农安、公主岭、梨树、四平等地,最终跨越至辽宁境内。在我省境内蜿蜒250余千米,延伸至辽宁省境内。沿线多为顺山岗走向构筑,故当地人称其为“老边岗”。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为,老边岗土长城遗址是唐贞观五年高句丽为抵御大唐帝国的军事压力而启动的防线工程。时至今日,这段历史依然犹如沉睡的记忆,在土层下静静流淌。

  尽管随着岁月流逝,昔日雄壮的长城已不复存在,但它依旧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世人的记忆与考古的现场。在公主岭市怀德镇的段落和梨树县的北老壕段,仍可隐约见到如鱼脊般微微隆起的土垒,曾经的烽火台遗址也在微风中悄然诉说着当年的战火与号角。

  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侵蚀,令唐土长城几近面目全非。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让这条夯土筑成的长城如今几乎成了普通田埂的模样。但正是在这看似平凡的土包中,隐藏着无法替代的历史深度与文化价值。近年来,四平市不断加强对唐土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尤其是梨树县,通过设立保护范围、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定期巡查以及严厉打击破坏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貌与历史记忆。

  然而,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梨树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岩介绍说,“当前的保护工作仍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为原则,力求将这段历史保留下来,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尽管许多人在面对这条看似平凡的土墙时可能不会产生历史的震撼,但从它的断面与夯土的层次结构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沉淀与时光的厚重。”

  据介绍,近年来梨树县探索推行文物管理部门和沿线乡镇政府双重保护责任体系,召开文物安全工作协调会议,确定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守土有责”“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签署《梨树县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工作责任书》。今年,梨树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了“长城保护专项监督”活动,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完成对土长城的日常巡查、养护、监测等工作;在优先做好本体保护的同时,全面排查界桩缺失、保护标志碑被遮挡、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违规建设,以及种植农作物问题并及时整改,竭力保护老边岗土长城遗址。

  不仅如此,四平市还将遗址的保护与地方文化的挖掘结合起来,探索长城遗址周边的生态旅游与文化教育相融合的路径。通过设置保护标志、宣传历史文化,公众的历史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沿线的居民们也逐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守护这段历史的责任,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守护着这片“千年长城”的历史与文化。

  请让我们珍惜这份来自大地的记忆,让历史的长河不被湮没。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毛思博

初审: 郭龙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