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一辆辆载着帝王蟹、板蟹等海产品的火车从中俄珲春口岸驶入国内,再通过冷链运输、仓储、深加工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运往全国。
作为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2016年,珲春口岸正式被批准为进口冰鲜海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成为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据数据显示,全国每5只帝王蟹就有4只来自吉林,不靠海的吉林,就这样帮中国人实现了帝王蟹自由。
珲春的帝王蟹,是吉林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生动实践。
吉林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近年来,全省不断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改革促进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开放也是改革,聚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在巩固进口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向海图强。
重走一遍2024,吉林大地上不断讲述着对外开放的故事……
始于长春,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终到欧洲境内的中欧班列(长满欧),是吉林省中欧班列首条通道。2024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长春)开行133列,发送货物14890标箱,同比增长24.3%、26.6%。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欧班列如同一座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为沿线城市的对外开放开辟了新的通途。
2024年1至11月份,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出口额为119.4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34%,出口额同比增长75%。在全球化贸易的互联互通中,被赋予“先行先试”重任的兴隆综保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蓝图,连接全球资源,构建外贸生态圈。
2024年11月1日,中国扩大免签“朋友圈”,11月8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和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口岸,作为吉林省通航韩国的空港口岸,迎来首批免签政策韩国籍旅客。截止到2024年11月28日,韩国游客来吉林省的总订单同比去年上涨了114.03%。
(图片由长春边检站提供)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在吉林市成功举办,17个国家的使领馆外交使节、商协会代表,41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以冰雪为媒,了解吉林、感知吉林,为加快吉林省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吉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外贸进出口金额实现1327.5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国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89.2亿元,增长11.7%;进口838.3亿元,增长10.7%。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就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密码。吉林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创新的举措,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力求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抢抓机遇,趁势而上。
向海图强,乘风破浪!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