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前郭县查干湖镇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成功完工。该项目不仅在短期内实现了新增耕地453.35公顷,而且通过一系列土壤改良和灌溉排水工程,使得曾经的盐碱地转变为稳产高产的水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项目于2023年11月完成立项,变更后投资12872万元,建设地点位于前郭县查干湖镇外七村、重字井村。项目总建设规模为525.31公顷,全部为水田。工程内容涵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以及田间道路建设,旨在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
在水源利用方面,该项目依托松原灌区前郭子灌片,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哈达山引水干渠沿线泵站提水灌溉,取水水源为套-5支渠。完善的灌排系统确保了水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2024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灌溉、改良和田间道路等各项工程,新增耕地已全部耕种完毕。目前,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在土壤改良技术方面,项目采用了中国农业大学的重塑土壤结构改良技术(纤维素磺酸钙技术),并通过“交换脱盐”和“湛水压盐”方法,结合水稻的生理生长特性,快速创建“淡化表层”,为作物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环境。同时,对“淡化表层”进行快速培肥,使之尽快转化为“熟化耕层”,实现了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据测算,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水稻可实现每亩约300-500斤的产量,这一成果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前郭县查干湖镇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宝贵经验。
前郭县查干湖镇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的圆满成功,是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典范。未来,前郭县将继续深化土壤改良和农业技术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高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