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数学科学文化精神,在3月14日国际数学日来临之际,长春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团队走进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举行“万物皆数”数学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与趣味互动游戏,为500余名小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数学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设置“数学科普”“游戏互动”“作品展示”三大主题展区。在“数学科普”展区,师生团队通过生活案例解读杨辉三角形、高尔顿钉板、莫比乌斯环等数学原理,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排列组合、概率分布等抽象概念,以及过山车等设计原理。
“游戏互动体验区”成为人气焦点,来自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五年级的赵伊萱同学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手中的几何拼图:“刚才老师教我们用出入相补原理拼出了正方形,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图形能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了!原来数学真的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最让我惊喜的是数字华容道游戏,我和同学比赛时发现,逻辑推理就像闯关一样刺激!”
“出入相补”几何拼图、“数字华容道”逻辑挑战、“24点争霸赛”四则运算、“数独”推理等互动项目,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趣味体验。
在数学作品展示区,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书记张竞丹正在娓娓道来每件作品的创作灵感,诠释了数学不仅是公式,更是看得见的星辰大海。学生志愿者于之雅坦言:“筹备过程中我们反复打磨每个互动环节,这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过程,让我对数学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刻。
本次活动作为校际合作的创新实践,通过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素养培育注入新动能。据悉,长春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已连续三年在国际数学日开展相关活动。未来将在 “高校+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上,通过常态化科普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