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正值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长春海关联合长春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共同举办“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切实保护生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向市民普及国门生物安全知识,为市民带来一堂生动的国门生物安全课。
活动现场设置五大互动专区,海关关员通过“理论宣讲+实物展示+案例警示”的创新模式开展立体化宣教。法规宣讲区以图文展板呈现《生物安全法》核心条款,关员结合近年查获的“异宠”走私典型案例,详细解读非法引进外来物种的刑事法律后果;生物标本展区陈列着印尼金锹甲、苏门答腊大锹形虫、越南弯角大锹形虫等30余种外来入侵物种标本,专业人员现场讲解这些“不速之客”的生态危害;互动体验区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让市民在趣味体验中掌握《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相关知识;政策咨询区针对“异宠”饲养等热点问题提供专业解答;森防科普区则配备了显微镜,引导市民和学生现场亲手操作,观察松材线虫等病虫样本的微观结构,直观感受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隐形威胁。
在现场,参与活动的师生无不对现场摆放的设备和标本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伦湖力旺实验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活动后表示:“通过听科普、摸标本,学生明白了随意携带境外动植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种体验式教育比简单说教更有说服力。”
近年来,随着“异宠”饲养热潮兴起,部分市民为追求猎奇,通过网络渠道非法购入蜥蜴、毒蜘蛛等外来生物。“传统宠物经过千年驯化,而‘异宠’多为野生种源,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原。”长春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副处长李艳丰指出,这些未经检疫的活体动物中,约65%属于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物种,不仅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病菌,更可能因逃逸或弃养引发生态灾难。据统计,仅2024年,长春海关累计截获植物种子、活体植物及病媒生物等47种次。
长春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王为介绍,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将普法宣传与公园场景深度融合,后续将通过“海关开放日”、校园科普课堂等形式持续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构建全民参与的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参与学生200余人,现场解答市民和学生咨询300余人次,吸引超千名市民参与,多维度宣传不仅凸显了长春海关的专业职能,也增强了公众生态安全意识,为国门生态安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 陈振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