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端午,不仅是粽香四溢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纽带。5月29日,白山市浑江区北山公园内粽叶飘香,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委网信办指导,白山市委宣传部、白山市浑江区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吉林省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此火热开启。
从主舞台的激昂合唱到古风游园的沉浸式体验,从银发老人的民俗记忆到孩童手中的DIY香囊,现场市民和游客在歌舞、汉服秀与烟火气中,解锁千年端午的现代打开方式。本次活动深度融合浑江地域特色与端午文化内涵,围绕“传统传承、民俗体验、生态保护”三大主线,打造“全民参与、文化共融、文明共享”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品牌。活动设置“文艺展演”“古风游园会”两大主题场景,融入汉服秀扮装表演、飞花令擂台PK、歌舞、模特走秀、民俗体验、文创手作、传统美食等元素,开设新时代文明市集、端午主题DIY、端午祈福打卡等特色环节,通过再现历史盛景、展示民俗风情,引领市民和游客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探寻中华民族精神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文化根脉。
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母亲的微笑》《祖国不会忘记》,拉开活动的序幕。随后,幼儿园萌娃挥着小鼓棒“炸场”!肉乎乎的小手敲出激越的非洲鼓点,奶声奶气的“咚咚”声随着《向前冲》旋律,瞬间点燃全场。“这鼓点真提神!”观众拍手大笑。萌娃们摇晃的小身板成为端午最萌“气氛组”。
非洲鼓余韵未散,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20名大学生迈着轻盈步伐踏上舞台!作为“传统文化青春说”的主力担当,大学生身着多个朝代经典款式汉服,一出场便让台下观众惊呼:“现在年轻人穿古装还真挺好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飞花令擂台PK秒变“诗词战场”,围绕“秋、月、花、菊、水”五大主题词,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名句信手拈来,传统诗词在和游戏的激情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艺表演惊喜不断。扇子舞《糯米飘香迎端午》、女声小合唱《红河谷》、模特走秀《入画江南》、男声小合唱《又见炊烟》、舞蹈《上春山》、模特伴舞《辉煌的中国》,从传统扇舞到现代走秀,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千年端午在古今碰撞中焕发出多元生命力。
想知道古人过端午有多“潮”多讲究?浑江区直接把“古代端午街”搬到现实!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古风游园会新时代文明市集里,移风易俗、医疗、手工编织、青创市集等10个展位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小巷,每一件艺术品都藏着时光故事。
绕过非遗青创市集飘来的艾香,转角便撞见端午主题DIY区的盎然生机。做香囊展位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人们。大家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香料和布料,小心翼翼地将香料装入香囊,然后用彩线仔细地缝合,不一会儿,一个个色彩斑斓、香气扑鼻的香囊便诞生了,人们纷纷将香囊挂在胸前,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端午祈福打卡墙前,大家拿起笔,纷纷写下对亲友和祖国的美好祝愿。“端午安康,幸福美满”“万事顺遂,平安喜乐”“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一句句真挚的祝福汇聚成一片温暖祥和的海洋,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古风互动娱乐区更是热闹非凡。点朱砂展位前,一位身着汉服的小姐姐正用毛笔蘸着朱砂,轻轻地点在孩子们的额头,寓意着开启智慧,驱邪避灾。射五毒、投壶、夹蜜豆等传统游戏,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摩拳擦掌参与其中。
“以前总觉得端午就是吃粽子,今年家门口突然‘长’出一条‘古代端午街’,可把孩子乐坏了!”市民林女士看着女儿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往香囊里装填艾草,欣喜地说:“你看这满场的艾香,比其他地方的节日布置接地气多了,真有‘过节的味道’!”
与此同时,浑江区5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香囊密码传安康”“端午诗词盲盒”“古风摄影角”等12类创意十足的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在家门口共赴一场传统节日的魅力之约!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金英 文/摄/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