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吉林省图们江制药有限公司的厂区里,机器轰鸣声与员工的谈笑声交织。总经理王军营穿梭在崭新的灌装生产线间,手指抚过一瓶瓶玉米须子茶感慨地说,“这些不仅流向北上广深的货架,更承载着让边疆土地生金、村民共富的承诺。”
从2007年年销售额不足百万的小厂,到如今年产值超1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王军营的十余年奋斗路是一部边疆民企的“破壁突围史”。
面对政策调整与市场风浪,他三次果断转向:从木醋液转战中药材,从中药提取转型食品生产,直至打造“代工+自主品牌”双引擎。三条现代化灌装线落地,与北京同仁堂1500万元代工订单的签订,“维生素保健液”等自主研发产品的面世,让企业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他更以直播带货为犁,在延边、长春市场开垦出玉米须子茶等产品的新沃土。
“企业扎根农村,就要让土地生金。”王军营的誓言化为“村企联建+农户参与+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他创新“60万滚动资金+粗加工返包”模式:每年初向村集体注入60万元资金用于设备与种苗,村集体通过药材粗加工实现每吨增值近2000元。当归、紫苏等作物单产利润从每公顷3000元跃升至2.1万元。订单农业如一条金线,串联起凉水、龙虎、河西等村,年助农增收174万元,更让62户签约村民和65名季节性务工者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在这家朝鲜族员工占比45%的企业里,民族团结已深植发展基因。王军营推行“退休不退岗”政策,17名返聘老员工叠加“在岗工资+退休金”,月收入超5000元,成为稳边固边的温暖基石。当“集聚人气、产业兴边”的号角吹响,他敏锐把握机遇,投资1.3亿元打造图们江朝鲜族文博园——民俗馆内近3万件藏品无声述说民族故事,红豆杉掩映的10余处文化景观变身康养旅游新地标,成功获评吉林省3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为边境线增添了一颗文旅明珠。
从单一车间到三产融合的领军企业,王军营以产业为笔、以乡情为墨,在图们江畔写下了民营企业的“兴边答卷”。当问及成功之道,这位边疆企业家说到:“做企业如种庄稼,深耕细作是根本,而真正的丰收秘诀,在于把企业的根脉,深扎进脚下土地与身边群众的共同命运之中。”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马春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