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丰碑|杨靖宇: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董蕾 3956386
血色丰碑|杨靖宇: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董蕾 39563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血色丰碑|杨靖宇: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2025-06-20 09:0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一个个身影从历史深处走来,将生命和信仰镌刻在吉林的白山松水间。当我们仰望抗战胜利的丰碑,那些镌刻在基石上的名字,不应只是冰冷的符号。6月20日起,中国吉林网与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大型融媒报道系列策划。聚焦浴血奋战的抗联英雄和抗战故事、英雄同名城的故事等,分章节推出“血色丰碑”系列报道,共同跨越时空凝望先烈,触摸民族的脊梁。

A2F32EE55175CCE3F541F20FA1C7E144.jpeg

640.webp.jpg

杨靖宇: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长白山下,松花江畔

虽然历经八十五载光阴

杨靖宇将军的名字

依旧在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

  1940年冬天,日军对抗联战士进行“篦梳式”围剿。杨靖宇将军率领的部队陷入绝境。为保存实力,他决定分散游击,自己带领少数警卫员吸引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和威逼利诱,杨靖宇以无比坚强的毅力顽强战斗,孤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直至壮烈牺牲,时年35岁。敌人残忍地剖开杨靖宇将军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竟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在场的人都无比震撼,到底是怎样顽强的意志,支撑着杨靖宇将军在绝境中战斗到最后一刻?

640.webp (1).jpg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派往南满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此时他正式化名“杨靖宇”。“靖宇”这个名字取“平定寰宇”之意,寄托着对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深切期盼。

  1933年9月杨靖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936年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640.webp (2).jpg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缺衣少食、武器简陋,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杨靖宇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围剿,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于林海雪原间神出鬼没,利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在四个月内转战2000里,与日伪军作战60余次,让敌人闻风丧胆。

  杨靖宇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东北抗日联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也成为敌军的眼中钉,甚至悬赏2万元缉拿他的人头。

640.webp (3).jpg

  1939年下半年,敌人对东北抗日联军发起了疯狂的围剿,从1940年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部与敌军作战40多次,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最终在冰天雪地、身患重感冒、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杨靖宇与日寇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谱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史诗。

  杨靖宇用一腔热血

  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

  对民族的热爱

  将军的鲜血早已化作精神之花

  盛开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靖宇县委宣传部

初审: 董蕾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