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半月谈推出《吉林兴边富民一线观察》,报道近年来吉林把推进兴边富民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从发展“土特产”到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兴业态,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到人居环境治理,从“卫国戍边”大学生志愿者到返乡创业青年,助力边境山村兴产业、促增收、聚人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希望的田野丨“田保姆”上线 吉林玉米播种已过半》,报道吉林各地分别开展粮食生产“保姆式”服务、水肥一体化和精准密植技术以及超高产种植项目等,目前玉米播种已过半。
新华每日电讯推出《“猴哥”“八戒”激活长春“老”动植物园》,报道长春动植物公园叠加《西游记》IP,凭借层出不穷的新项目火出圈,激发出文旅市场的新活力。央视财经客户端推出《“五一”假期科技馆掀起科普热潮 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报道吉林省科技馆以“科技拾光・强国铸梦”主题活动引发观众热潮,带领公众感受科学精神的力量。
新华社
新华每日电讯推出《“猴哥”“八戒”激活长春“老”动植物园》,报道建于1938年的长春动植物公园凭借层出不穷的创新新项目火出圈,“雪饼猴”金句频出、“猪八戒”又笨又灵、“孔雀公主”美丽彪悍……传统动植物公园叠加《西游记》IP,激发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变身当地文旅“新星”、流量先锋,大量国内外游客线上线下打卡,激发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文旅市场的新活力。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吉林兴边富民一线观察》,报道近年来吉林把推进兴边富民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东部山区1400多公里边境线上的216个边境村,从发展“土特产”到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兴业态,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到人居环境治理,从“卫国戍边”大学生志愿者到返乡创业青年,助力边境山村兴产业、促增收、聚人气。未来,全省边境村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全链条支持,破解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同时鼓励边境地区乡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不断释放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新动能。刊发《新华每日“吉”报(2025年5月8日)》,集纳近期关于吉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消息。
新华网客户端推出《“吉林梅花鹿”亮相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报道5月9日,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将在浙江德清举行。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携“吉林梅花鹿”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中的中鹿集团、东鳌鹿业、吉春制药等企业参展,通过论坛推介、产品展示及品牌展联动,向全球传递吉林梅花鹿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潜力。
人民网
人民网推出《人民观察|看德惠“防汛长城+水美乡村”如何双赢?》,报道德惠市抓住汛前有利时机,抓进度、抢工期,构建涵盖河流堤防加固、管网改造、数字监测等立体化防汛体系,持续深化“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加速实现既解决了防洪排涝问题,又达到了人居环境和生态治理的双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希望的田野丨“田保姆”上线 吉林玉米播种已过半》,报道公主岭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全过程开展粮食生产代耕、代防、代收等“保姆式”服务,通榆县采用水肥一体化和精准密植技术,长春市一玉米超高产种植项目正式播种;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7%,玉米已播种过半,薯类已播种八成以上。
央视财经客户端推出《“五一”假期科技馆掀起科普热潮 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报道吉林省科技馆以“科技拾光・强国铸梦”主题活动引发观众热潮,聚焦袁隆平、南仁东等科学家的卓越科技成果,带领公众感受科学精神的力量。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栏目中推出《吉林细化措施转作风树新风》,报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林省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引领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深入转作风、树新风,确保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经济日报整版推出《人参产业链不断延伸》,报道吉林省聚焦人参“货真价实、优质优价”,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源头抓起保证质量,打响品牌增强实力,以系统思维做强产业,进一步擦亮“吉林·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品牌集群效应不断显现。
经济日报推出《政策性金融发力东北振兴》,其中报道国开行吉林分行大力支持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今年一季度发放1.16亿元贷款支持长春市双阳河流域生态修复、区域路网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当地通过“生态+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互促,为吉林全面振兴提供金融助力。
凤凰网
凤凰网推出《期待!长春公园第一株郁金香已经绽放~》,报道长春公园中第一批郁金香已绽放,接下来的一个月9万余株郁金香将竞相盛放,“春之韵·郁见美好”郁金香文化活动节将在长春公园启幕!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晓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