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持续进行中,采访团深入中车长客、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吉林市永吉县、长春马鞍山村,考察吉林省工业农业发展成果。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村里也有展馆?没错,而且有俩!》、人民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拍剧、徒步、玩冰雪…吉林这个小山村为啥这么潮?》;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时速达450公里!智慧产线助力中国高铁更快更稳》《时速250公里氢能动车组有望今年年底下线》,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时速250公里氢能动车组有望今年年底下线》、秀我中国视频号推出《这儿一点都不“土” ,一起探秘智能温室“黑科技”》、经济参考报一版推出《长春兴隆综保区:开放枢纽联全球 保税优品惠万家》、新华网客户端推出《中国一汽的“双色奇迹”》等8篇报道;经济日报客户端推出《长春力争从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中国高铁从这里走向世界》;中国日报网推出《工厂也有“夏令时”?一汽红旗这个操作太智能了》;中国新闻网推出《从“地铁摇篮”到“中国名片” 中国高铁仍在加速》《探访中车长客:核心技术进步推动“中国速度”跃升》《全球最快的高铁!在中车长客看“轨道上”的领先速度》;农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吉林省承担北粮南运重点工作》;界面新闻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航天员级 “零重力”座椅,商务座设“一人一舱”,CR450乘坐新体验“剧透”来了》。
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发《推进城市更新在行动 吉林长春 新民向新 百年老街正青春》。CGTN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今昔对比:2025给1945的答卷》图集系列推出《长春:从昔日历史印记到今日重振东北的活力之都》。人民网推出《这五年,汽车工业“摇篮”以新质奔向未来》,报道中国一汽创新成果汇报展开展,展现近五年来中国一汽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559项,获得专利授权12728件,持续推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出《时速600公里!“贴地飞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来了》,报道由中车长客研制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时速达600公里,将带动超导电动磁浮产业链协同发展。
“活力中国调研行”受关注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村里也有展馆?没错,而且有俩!》、人民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拍剧、徒步、玩冰雪…吉林这个小山村为啥这么潮?》、中国新闻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长春马鞍山村的致富密码:从“卖石头”到“兴文旅”》、农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吉林省长春市马鞍山村:泥泞路变康庄道》,报道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近年来依托多种资源转型发展文旅等多种产业,从2016年人均收入8000元到2024年已跃升至23000元,并持续深化“城乡景区化”战略,推动乡村从“卖资源”向“兴文旅”跃升。
扫码查看原文
新华社
新华每日电讯推出《时速达450公里!智慧产线助力中国高铁更快更稳》、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时速达450公里!智慧产线助力中国高铁更快更稳》,报道“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中车长客,参观由中车长客参与研制的动车组样车最高试验速度超过450km/h的CR450动车组,以及一批批高端轨道客车产品,感受中车长客通过生产全链条的“数智”驱动,助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制造”迈到“智造”,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一张“金色名片”。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时速250公里氢能动车组有望今年年底下线》。
扫码查看原文
经济参考报一版推出《长春兴隆综保区:开放枢纽联全球 保税优品惠万家》,报道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目前已形成了集综合保税、国际陆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功能于一体的“一区一港一中心”发展格局,区内“长满欧、“长珲欧”等班列常态化运行,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汇集近60个国家的万余种商品,2024年销售额达1.63亿元。
扫码查看原文
新华社“秀我中国”视频号推出《这儿一点都不“土” ,一起探秘智能温室“黑科技”》,报道吉林卓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无土栽培技术,在全自动智能温室,利用高含椰壳成分的“土壤”,进行光照、湿度、水分、营养的分区调控,实现一年可采果8个月、每平方米可采收10-15公斤效益。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吉林永吉:科技点亮黑土地现代农业》,报道近年来,吉林省永吉县把科技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推动传统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目前,永吉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0.5万亩,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94.5%;植物工厂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人参产业种植面积达2.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亿元。2024年,永吉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增长12.5%。
扫码查看原文
新华网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中国一汽的“双色奇迹”》,报道中国一汽“黑科技”层出不穷,从中国首颗车规级5纳米五域融合芯片“红旗1号”,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主动智能底盘;从安全技术、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应用技术,到灵犀座舱、健康生态舱、飞行汽车,黑色是中国一汽制造转型升级的体现;绿色是中国一汽新型工业化的底色,也是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中国一汽正用“双色奇迹”,诠释着硬核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绿”的生机。
扫码查看原文
新华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在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感受“数智脉动”》,报道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以数智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由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个车间组成。焊装车间有824台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100%,KUKA 机器人每秒钟能完成1-2个焊点,精度达到0.1毫米,比人手稳定100倍……即将上市的奥迪Q6L e-tron家族车型正是产自该工厂。
扫码查看原文
经济日报网
经济日报客户端推出《长春力争从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 | 活力中国调研行》、农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承担北粮南运重点工作》,报道今年1—6月份,长春陆港海铁联运吞吐量达62438标箱,同比增长约36%;海铁联运62438标箱,同比上涨36.35%;其中粮食约10万吨,同比上涨3.29%。体现长春市以“产业+通道+平台”三维驱动,以“专班+政策+服务”三重机制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加速从内陆城市向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迈进。
扫码查看原文
经济日报客户端推出《中国高铁从这里走向世界 | 活力中国调研行》,报道中车长客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动车组、地铁等9大产品平台30个主型产品,累计研发CR450动车组、氢能源市域列车等新产品140余种,形成全类型、全品种轨道交通产品研制能力。
扫码查看原文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工厂也有“夏令时”?一汽红旗这个操作太智能了》,报道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采用智能节能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气候数据和实时线状态,自动调整设备控制逻辑和运行模式,每年可节能约203万元。
人民网推出《牢记嘱托 科技砺新 中国一汽2025年科技大会召开》、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吉林永吉:科技点亮黑土地现代农业》、中国日报网推出《中国一汽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全面升级》,报道在中国一汽2025年科技大会上,中国一汽发布新一版中国一汽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未来五年,“红旗”将围绕五大品牌基因聚焦重点技术方向,着力攻克558项关键核心技术,为红旗品牌三大技术平台迭代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扫码查看原文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地铁摇篮”到“中国名片” 中国高铁仍在加速》《【活力中国调研行】探访中车长客:核心技术进步推动“中国速度”跃升》、农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全球最快的高铁!在中车长客看“轨道上”的领先速度》,报道由中车长客参与研制的样车CR450动车组跑出高铁新速度,完成首次达速试跑的全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今年年底下线。目前中车长客已搭建起9大产品平台30个主型产品,累计研发CR450动车组、氢能源市域列车等新产品140余种,实现从传统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多要素组合转变,国际业务合作已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扫码查看原文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 |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智慧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报道吉林市永吉县张贵岭村卓远农业高科技智能农业区的全自动植物温室占地3.2万平方米,涵盖40多种瓜果蔬菜品类,年产达600吨;同时构建起“养殖+科普+观光+垂钓”的文旅产融合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推出《活力中国调研行|航天员级 “零重力”座椅,商务座设“一人一舱”,CR450乘坐新体验“剧透”来了》,报道界面新闻跟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来到中车长客,在国铁事业部装配产线现场,听中车长客CR450BF动车组主任设计师王雷介绍了CR450动车组将带给旅客的“新”体验。
扫码查看原文
人民日报
成果展上展示的红旗天辇飞行汽车。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人民网推出《这五年,汽车工业“摇篮”以新质奔向未来》,报道中国一汽创新成果汇报展开展,展现近五年来中国一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559项,获得专利授权12728件,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发挥更加有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扫码查看原文
人民网推出《时速600公里!“贴地飞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来了》,报道近日,由中车长客研制、首次亮相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时速达600公里,将带动超导电动磁浮产业链协同发展。
扫码查看原文
新华社
新华每日电讯推出《长春:全面推广校园“桶餐”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报道长春市创新推广校园“桶餐”,采用“桶餐到班”的模式减少了分装环节、缩短了餐食从出锅到入口的时间,有效提升了校园餐质量,目前长春市已实现“桶餐”进校园全覆盖。
扫码查看原文
新华每日电讯推出《七旬名医走基层 守一脉岐黄传承》,讲述吉林省全国名中医赵继福,医科毕业后在长白县八道沟镇卫生院坚守10年,在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的“名中医走基层”活动中坚持把全省县级中医院走完一遍、推进中医传承的故事。
扫码查看原文
经济参考报、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牢记嘱托勇担央企使命 奋力打造民族汽车品牌——专访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报道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就“十四五”期间,中国一汽凭借主营业务取得的显著成果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如何以科技创新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在接受专访时进行了阐述。
扫码查看原文
人民日报推出《上海电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吉林洮南规模化产出绿色甲醇 绿电消纳开新局》《吉林洮南: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顺利产出》,CCTV13-新闻频道、中国之声、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在吉林洮南顺利产出》,央广网推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在吉林洮南产出走向国际市场》,经济日报客户端推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在吉林洮南投产》,报道日前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在洮南市正式投产。项目首期年产约5万吨绿色甲醇,预计全年可带动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约18万吨,消纳绿电约2.2亿千瓦时,直接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
扫码查看原文
CGTN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今昔对比:2025给1945的答卷》图集系列推出《长春:从昔日历史印记到今日重振东北的活力之都》
扫码查看原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发《推进城市更新在行动 吉林长春 新民向新 百年老街正青春》,报道承载着百历史记忆的长春新民大街经过保护性提升改造后焕新开街,实现历史街区的活化功能,并将文博、历史、商业、旅游等多种新业态深度融合,展现出开放、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新风貌。
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推出《各地文旅市场火热 暑期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活力》 ,其中报道空调成为通化市今夏最畅销的消暑利器,销售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5倍,“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从15%到20%,进一步促进市民消费。
中国之声“资料导航仪”推出《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正在火热举行》,以汽博会比亚迪展区智能化街区切入,报道长春汽博会上的这些智驾新体验不仅展示了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更以场景化体验搭建起技术创新和大众感知的新桥梁,推动了产业跨界融合和消费升级,为长春老工业基地注入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发展动能。
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发《大美中国 吉林大安 荷塘暗香浮动 水鸟翩跹飞舞》。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早市图鉴丨从叫卖声到停车线:摆摊是烟火 收摊是生活》,报道作为公益性露天市场的集安早市设有980个摊位,带动直接就业人员1000余人,日平均交易额约20万元左右,用“烟火气”串联起地方经济脉络,成为当地文化地标和旅游品牌,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秀我中国”推出《报喜!2025年吉林省录取的唯一空军女飞行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中国新闻网推出《2025年吉林省唯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是两代人的“飞行梦”接力》,报道长春市九台区高三学子刘忆北收到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赓续父亲的职业,成为2025年吉林省唯一女飞行学员。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推出《吉林 秸秆“变肉”开启农牧双赢新局》,报道近年来,吉林省以“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花”,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的生态难题,更让“废弃物”成为畜牧业的“黄金饲料”,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绿色动能。
扫码查看原文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晓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