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鞠华军 359629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高举旗帜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鞠华军 359629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新闻

高举旗帜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

2022-06-27 01:09 | 来源: 吉林日报

  (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讲好新时代吉林故事,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升级版。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要上下贯通,接地气、有烟火味,进社区、进农村、进青少年心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抓好新闻媒体、图书出版和课堂、讲座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用群众的语言讲清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担心的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释放正能量,在群众提高认识中抵御负能量,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让文化环境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全面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用优秀文明成果温润人心、滋养社会。充分挖掘吉林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冰雪文化、汽车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更多文艺精品力作。深入实施长白山诗兴、吉剧振兴、吉林歌舞品牌建设、旅游演艺精品创作、吉林出版品牌提升等工程,加强文艺院团和文艺队伍建设,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全省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推进省“三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建设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布局优化。全方位谋划发展长春国际文化创意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春国际影都,办好中国长春电影节,支持长影集团、东北亚出版传媒、吉视传媒等国有文化企业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培育壮大数字出版、数字电影、数字演播等新型文化业态,带动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文化演艺等产业发展。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依托革命遗址、乡情民俗、工业积淀,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以文化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国际化发展。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蛋糕”做大做好、切好分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刻、完整、全面把握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不犹豫,聚焦疫情防控暴露的问题,全面锻长板、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充实基层一线和各级开发区疾控力量,打造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应急救治资源储备和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升动员响应能力。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以变应变、以快制快,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牢牢守住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筑牢群众免疫屏障。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积极壮大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以及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充分发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就业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群众灵活就业,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鼓励劳动者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吉林工匠,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形成“奋斗在吉林”“创业在吉林”“就业在吉林”的社会氛围。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收入更多、腰包更鼓、底气更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逐步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增强科教创新优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巩固“双减”成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努力攀登教育科技高峰。推动“双特色”高校建设,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多作贡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深入推进健康吉林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构筑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防线。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倾斜。依托中医药人才、资源优势,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巩固全面两孩政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时参加社会保险,跟进落实国家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施健康养老幸福工程,加快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持续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健全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统筹推动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以及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住功能,改善卫生条件,优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自建房、危旧房安全专项整治,抓好常态化管理,加大改造更新力度,坚决消除住房安全隐患。

首页 上一页 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